close

  本報記者 蔣肖斌《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04日10版)
  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萬里茶道與中國賒店》一書的序言中,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聯名譽主席二月河說,以前只知道有“絲綢之路”,“萬里茶道”是近幾年才常聽到的。實際上,它在明朝時候就已形成,俄國人稱其為“偉大的茶葉之路”。
  這條沉默已久的“萬里茶道”或將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也提到了“萬里茶道”,評價它是連接中俄文化交流、經濟發展的動脈。
  近日,“萬里茶道與中國賒店”研討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藏廳舉行。青年作家巴志強編著的兩本共計70餘萬字的《萬里茶道與中國賒店》,將“萬里茶道”和其途經的重鎮——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帶入讀者的視野。
  學者楊璨在書中介紹道,始於17世紀的“茶葉之路”,是明清時期晉商從福建武夷山一帶採茶販賣到中俄邊境恰克圖的一條商業通道,後經擴張直抵歐洲,全長5150公里,故又稱“萬里茶道”。中國境內約4500公里,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與“絲綢之路”一道被譽為“中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國際貿易黃金通道”。
  賒店鎮便是這條通道上“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中轉站。據史料記載,到了清乾隆年間,賒店鎮已發展成為長三里闊四里的繁華巨鎮,聚集著20多家騾馬店、40多家過載行、500多家商號,聚居與流動人口達13萬之多。
  英國人貝思飛在《民國時期的土匪》一書中寫道:“豫西南的賒店鎮曾是通過唐河和白河運往漢口的貨物集散地。從蒙古和西北來的商隊也在那裡逗留,將帶來的貨物裝上船,那些從南方來的滿載貨物的船隻,在返回之前先要卸貨。總之,賒店鎮一直是中國最富有的商業貿易中心之一。”
  2014年年初,巴志強從賒店鎮的大升玉茶莊啟程,重走“萬里茶道”,經數月舟車勞頓,南下武夷山下梅村,北上二連浩特,途經百餘座城市、千餘個村莊,實地走訪歷史遺跡,搜集和整理了數以百萬計的資料。
  於是,書中得以記錄了“萬里茶道”上重要城市的風雲變幻——賒店:萬里茶道中轉站;洛陽:一片冰心在玉壺;西安:鄉音妙俏會古城;焦作:太行明珠;晉城:中原屏翰;大同:北方鎖鑰……
  二月河說:“幾百年來,從中國福建的下梅,到湖南的安化,湖北的羊樓洞,河南的社旗,山西的晉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蒙古的烏蘭巴托,俄羅斯的恰克圖、莫斯科、聖彼得堡,駝隊馬幫,冰雪風沙,迢迢萬里,演繹了無數的商旅傳奇……”
  在研討會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著名雜文家、解放軍報社原高級編輯李庚辰等,對研究、挖掘、探索和整理以賒店為中樞的“萬里茶道”歷史文化遺產,和與之有關的茶文化、酒文化、旅游文化、飲食文化、人文文化和民俗文化,進行了交流與探索。
  《萬里茶道與中國賒店》開篇的題詩寫道:“賒店,當年萬里茶道上的重鎮,這又是怎樣的一種輝煌!我又怎願揮手告別,淚眼凝噎……”
  與會專家認為,此次研討會對推進中蒙俄“萬里茶道”文化旅游產業聯盟建設,促進沿線城市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萬里茶道”國際旅游黃金帶,借助於“萬里茶道”中樞這一世界歷史文化價值品牌叫響賒店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不久前在武漢舉辦的“中俄萬里茶道城市市長高峰論壇”上,“萬里茶道”中俄兩國沿線城市的市長、代表共同簽署了《中俄萬里茶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武漢共識》。自此,中俄雙方將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佈的保護世界遺產公約,對“萬里茶道”上的歷史遺跡保護、歷史資料收集、知識產權保護及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等進行合作。  (原標題:河南賒店:萬里茶道上的中國重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k04bkpd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